首页 >>新闻资讯 >>常见问题>> 浅析耐候钢中残余奥氏体稳定性常见问题
浅析耐候钢中残余奥氏体稳定性
来源: | 发布时间:2020/3/19 16:16:58 | 作者编辑:
加热回火调质工艺处理后,耐候钢板的组织均为板条宽300~500nm左右的马氏体组织,位错亚结构的回复软化过程与残余奥氏体分解为马氏体、析出ε-碳化物强化机制。耐候钢板在贝氏体转变区400℃~440℃下保温120~300s,板条组织明显,析出物大多约为20nm,低碳马氏体相变过程存在C扩散现象。空冷与TMCP工艺获得板条贝氏体+马氏体+少量残余奥氏体的复相组织,随着等温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,耐候钢板中残余奥氏体的含量不断增多、残余奥氏体碳含量大致呈降低趋势。加热至500℃回火后耐候钢板具有16%以上的延伸率,强度和韧性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,残余奥氏体主要以薄膜状、粗大块状和细小粒状的形态存在。贝氏体等温处理时间过长,渗碳体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残余奥氏体中的碳含量,从而降低了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。在亚温区淬火后回火,淬火温度升高到完全奥氏体区,耐候钢板的组织为大量呈长条状、针状M/A组元断续分布在铁素体基体和晶界上,韧性降低。
随淬火温度升高,耐候钢板中粗大的多边形铁素体,马氏体板条束合并长大,超细晶粒的平均尺寸小于20nm,使耐候钢板的强度进一步升高。
下一篇:3月份的耐候钢板现货市场将维持弱势承压 上一篇:如何选择装饰的耐候钢?